在 Linux 系统中,exit() 函数是一个用于终止当前进程的库函数
-
清理进程资源:
- 关闭所有打开的文件描述符。
- 释放堆内存、栈内存和共享内存等分配给进程的内存空间。
- 清除进程的定时器和信号处理器。
- 解除进程与其他进程之间的互斥锁、条件变量等同步原语的关联。
-
回收子进程资源:
- 如果当前进程是其子进程的父进程,那么当这些子进程已经结束运行时,exit() 会回收它们的资源。这包括获取子进程的退出状态、释放子进程的内存空间等。
-
更新进程状态:
- 将进程状态设置为 TASK_DEAD(表示进程已死亡)。
-
通知父进程:
- 当前进程会发送一个 SIGCHLD 信号给其父进程,通知父进程当前进程已经终止。父进程可以选择处理或忽略此信号。
-
调度器操作:
- 调度器会从运行队列中移除当前进程,并根据调度策略选择下一个要运行的进程。
-
最后,当前进程会进入僵尸(Zombie)状态,直到其父进程调用 wait() 或 waitpid() 函数来获取当前进程的退出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当前进程的任务结构体(task_struct)仍然保留在系统中,但不再占用 CPU 时间。当父进程获取了当前进程的退出状态后,当前进程的任务结构体才会被完全释放。
总之,exit() 函数在 Linux 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负责正确地终止进程并回收其资源。在编写程序时,我们需要确保在适当的时候调用 exit() 函数,以避免资源泄漏和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