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卡颂。
要说React有什么其他框架没有的、独一无二的特性,那一定是「并发更新」。围绕并发更新,存在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 很多开发者听说过他
- 很少开发者直接使用过他
这两个现象看似矛盾,其实很好解释 —— React18之后的新特性,主要是面向上层框架的(主要是Next.js)。
换句话说,这些新特性(比如并发更新)主要是供框架集成,而不是开发者直接使用。
比如,并发更新的两个核心API —— useTransition和useDeferredValue,都是针对「视图切换」的场景。
而在前端交互中,最主要的「视图切换」场景就是「路由切换」,所以包含路由功能的前端框架就会集成这两个API。
而现在,一个试验性浏览器API —— View Transitions API将原生实现「视图切换」功能。
他到底有什么用?如果其他框架使用它,是不是能获得React同样的并发更新能力?
什么是视图切换?
不管是View Transitions API,还是React的useTransition,都是为了提高「视图切换」场景下的用户体验。
什么是「视图切换」?以view-transitions Demo[1]举例。这是个简单的相册Demo,点击左边图片缩略图,右边会显示大图:
整个过程简单来说包括3个步骤:
- 点击缩略图。
- 请求大图数据。
- 大图请求成功后,显示大图。
从步骤1到3的过程就是个典型的「视图切换」。整个过程有很多可以优化体验的地方,比如:
- 从旧图到新图的渐变过渡效果。
- 点击缩略图发起图片请求后,大图区域可以先显示旧图(而不是立刻显示loading效果),待新图请求成功后再过渡到新图。
这里解释下第二点,对于切换类的交互,相比于「当视图切换时立刻显示loading效果,待新视图加载完成后过渡到新视图」,「当视图切换时先显示旧视图,待新视图加载完成后过渡到视图」在延迟不高的情况下体验会更好。
除了上述这些「体验优化的点」,视图切换的实现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比如:
- 如何处理新旧视图切换时的过渡效果?
- 如何处理新视图加载时的loading效果?
- 当正在请求新视图数据时(此时视图处在旧视图中),用户又对旧视图产生交互怎么办?
- 视图切换时如何处理页面滚动位置、光标聚焦(focus)位置?
- 对于使用屏幕阅读器的盲人,视图切换时阅读器会朗读什么?
除此之外,不同场景下的「视图切换」实现细节也不同。比如,如何在切换页面时优化视图切换效果?
在SPA(单页应用)出现之前,网站通常是由多个页面组成。比如下面网站的每个Tab栏,对应一个独立网页,其中:
- bramus Tab对应 https://http203-playlist.netlify.app/with-bramus/
- cassie Tab对应https://http203-playlist.netlify.app/with-cassie/
在Tab之间切换,浏览器会:
- 卸载之前的页面
- 请求新页面数据
- 加载新页面
从「页面卸载」到「页面加载」之间的白屏间隙会造成屏幕闪烁。
要优化这种场景下优化视图切换效果,当前唯一做法是利用history API接管路由操作,将网页变成一个SPA。
既然「视图切换」是如此常见的需求,且有这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那浏览器为什么不原生实现呢?
于是,View Transitions API应运而生。
当前View Transitions API不支持跨页面的视图切换,但未来会支持。
View Transitions的使用
View Transitions API[2]的使用很简单,只需要用document.startViewTransition包裹视图切换后的回调函数即可。
对于上述相册示例,回调函数的逻辑是「将img标签src属性更新为新图片地址」:
const transition = document.startViewTransition(() => {
galleryImg.src = ;
});
剩下所有跟过渡相关的实现,都由Transitions API解决。
View Transitions实现原理
在视图切换时,存在2个概念:
- 切换前的旧视图
- 切换后的新视图
当使用View Transitions后,会依次做:
- 对页面进行截图,作为旧视图。
- 执行传递给document.startViewTransition的回调。
- DOM更新后,对更新后的页面进行截图,作为新视图。
构造一棵代表过渡效果的伪元素树,挂载在根元素(html元素)下,结构类似如下:
::view-transition
└─ ::view-transition-group(root)
└─ ::view-transition-image-pair(root)
├─ ::view-transition-old(root)
└─ ::view-transition-new(root)
其中:
- 旧视图保存在::view-transition-old(root)中。
- 新视图保存在::view-transition-new(root)中。
对于上述相册示例,挂载的伪元素树结构如下:
之所以要挂载一棵伪元素树,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 开发者可以对微元素应用CSS规则。
比如,上述两个「保存了新/旧视图的截图」的伪元素,类似于img标签,开发者可以对他们应用CSS动画,当新/旧视图切换时,实现自定义的过渡效果。
- 方便对整个页面中不同「视图切换」分组。
比如,在上述相册示例中,视图切换的元素包括两部分:
- 新/旧视图之间的切换(下图红框部分)
- 新/旧图片名称的切换(下图绿框部分)
相册对应的HTML结构如下:
- img标签对应视图部分(下图红框部分)。
- figcaption标签对应图片名称部分(下图绿框部分)。
当我们为figcaption元素设置不同的view-transition-name:
figcaption {
view-transition-name: figure-caption;
}
会得到一棵新的伪元素树,其中「视图部分」和「图片名称部分」伪元素是分离开的:
通过给页面中不同HTML元素定义不同的view-transition-name属性,就能独立控制这个元素是视图切换时的过渡效果。
与 React 的区别
浏览器原生的View Transitions API与React中的useTransition相比,谁更强大呢?
毫无疑问,前者更强大。
这是因为,对于View Transitions API,通过操作伪元素树,开发者可以自定义过渡效果(就像对img元素使用CSS过渡动画一样简单)。即使不使用CSS Transition,使用JS Transition也完全没问题。
document.startViewTransition方法会返回一个transition对象实例:
const transition = document.startViewTransition(() => {
galleryImg.src = ;
});
该实例包含了一系列视图切换生命周期对应的promise,比如:
- ViewTransition.ready:伪元素树构造完成,准备开始过渡时。
- ViewTransition.finished:过渡效果完成后,此时新视图已经可以响应用户交互。
而在React中,使用useTransition后,与其说完成的是「视图切换」,不如说完成的是:
- 首先,完成状态的切换。
- React内部再将状态变化映射到视图变化。
本质来说,操作视图的是React,而不是开发者。所以,开发者很难控制过渡效果。
动效库Framer的作者认为,由于开发者很难控制并发更新的完整生命周期,所以很难在并发更新时表达animation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开发者很难为并发更新定制过渡效果(用CSS或JS)。
总结
可以认为,View Transitions API是比useTransition抽象程度更高、开发者可控性更高的API。useTransition能实现的,他可以。useTransition不能实现的,他也可以。
要说缺点,View Transitions API是Web平台独有的,而useTransition依赖React核心的并发更新能力,是跨端的。
当前,View Transitions API的兼容性并不好:
但是,一旦他变成可以大规模使用的API,那么其他前端框架只要接入他,就能轻松获得比React耗费大量精力实现的useTransition(以及底层的并发更新特性)更强大的视图切换能力。
参考资料
[1]view-transitions Demo:https://mdn.github.io/dom-examples/view-transitions/#。
[2]View Transitions API: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API/View_Transitions_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