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的IOT平台架构和技术现状
他说,当下无疑是各大平台型企业,凭借自身的市场体量和媒体流量,以及技术实力,占据了IOT物联网平台架构和技术的醒目位置,国内主要有小米、阿里、百度、华为、涂鸦等主流IOT平台技术,海外主要有亚马逊、微软Azure等IOT平台技术,还有一些诸如EMQX等的平台组件服务型企业。诸多传统企业,大多数无奈地选择上述平台进行设备直连其公有云系统,还有部分企业购买上述平台的全套架构进行私有化部署,也有少数企业自己研发全套IOT架构和技术,并尽量和上述平台架构实现互联互通。
二、未来IOT平台架构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
伏治军认为,未来的世界是个互联网物联网的世界,互联网的精神就是追求公平化、扁平化、透明化、共存化,企业为了物联网化的转型而拥抱各大平台的做法,只是为了临时缓解紧急市场的需要,并不是企业家们甘心的事情,因为产品是自家的,但是系统却是别人的,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没有信心的,因为依赖的系统核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差的情况是所依赖的平台企业出现了变故,那么自家产品和市场将遭受不可预测的窘境。
因此,企业自主实现并拥有自己的IOT物联网平台架构和技术,是未来的趋势。这不仅确保了面向用户对用户负责的经营理念,而且让企业家们有了可以持续经营的足够信心。
三、企业的IOT物联网平台架构技术该如何选型
伏治军有着20年以上的通信和物联网技术工作经验,并且亲自完整地负责IOT平台架构设计和实现,已经是行业内鼎鼎有名的技术大拿,他说,IOT架构技术种类很多,协议种类也十分繁多,比如CoAP、MQTT、HTTP、Matter、OLA,以及诸多自定义协议,大多数采用TCP/IP、UDP/IP。电信系统通信里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是UDP/IP,他建议采用UDP/IP自制协议,好处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UDP/IP相对于面向连接的协议TCP/IP灵活性更高,对于弱网环境的适应性更强,通信的可靠性保障机制比较灵活,在其上构建全栈协议。
图:IOT协议架构
平台的架构,可以采用典型的负载均衡、负荷分担、冗余备份的集群技术架构机制,确保平台的高并发、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也就是确保平台的高可用性。这方面的技术资料和文章很多,可以多加参考, 比如IOT Hub技术、Java Spring Cloud/Boot架构、阿里飞雁IOT技术,等等。
他还建议,平台的可靠性和自恢复技术,是架构设计重点要考虑的方面,另外架构的可维护性好的设计,也是后期高效维护的有力保障。
四、IOT单生态圈和IOT全生态圈的差异和选择
他认为,有实力的企业,都喜欢做IOT单生态圈,也就是围绕自身的IOT架构平台,构建自己完善的大而全的产品生态,是一个“紧耦合”的生态系统。但是伏治军认为这种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并不合适,会占用大量资源,也没有对应的行业影响力作为支撑,这样做无法聚焦优势和资源,投入产出比很小甚至会失败。因此,伏治军提出了IOT全生态圈的概念,更加聚焦企业自身优势产品,而把配套的生态产品,以完全“松耦合”方式与其他生态圈进行合作,即采用平台或系统互联互通的对接方式,与其他生态圈“共生共存”,他建议企业用这种方式,以优势资源聚焦构建独立自主的IOT系统架构,以及构建跟其他生态圈共生共存的健康系统合作生态。
五、企业如何构建完整的IOT平台架构
他建议以构建基础的架构作为起步,即:云服务、设备端、APP/UI端。它们之间的信息纽带就是IOT协议,协议遵循REST原则。同时辅以成熟的但非核心的Paas服务组件作为补充,比如数据库、缓存、队列等部件。云服务架构可以采用成熟的IIS架构、Sring Cloud框架等等,也可以自设计和实现自己的核心框架,比如IOT云、业务云等。设备端要实现一个与服务端对应的网络OS SDK,作为端的基础设施组件。以及必需考虑IOT平台架构要支持本地化部署方式,在组件的使用上做到灵活选用。
图:IOT平台架构
六、补充企业IOT架构技术更多思考和建议
他认为,企业的IOT平台与其他生态平台对接合作时,当前阶段仍需要积极参与生态合作联盟,比如SILA,OLA、Matter等,尽量在追求平等合作的前提下,做技术对接,或者考虑多协议兼容。时刻应该保留一套自有协议,作为企业IOT架构技术的底线。
总体而言,物联网在未来将创造巨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伏治军认为当前增长比预期慢的原因是很多企业没有把IOT技术生态架构和趋势看清,企业之间还存在IOT平台和技术选型或站队的博弈。这成为了减缓和阻碍IOT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非来自于IOT技术本身或是信心的缺失。物联网下一步的发展能否如期推进和进行市场爆发,取决于物联网企业能否看清这一技术发展趋势,勇敢地进行有把握的自主技术投资。(媒体管家上海软闻供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