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型组织,顾名思义就是能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组织。敏捷型组织有三大特点:持续的创新力、快速的响应力、强大的执行力。在互联网时代,客户的需求复杂且多变,搭建敏捷的组织架构,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基本保障。白皮书指出,建立一个敏捷的组织架构,需要从以下五点发力:
一、推进组织敏捷化
商业银行要探索将原有部门的人员重新配置,搭建涵盖客群、产品、渠道的敏捷组织架构,建立科技与业务相融合的跨职能实体小组。一方面,可减少部门间沟通的中间环节,提高沟通效率,同时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发挥人员自身价值;另一方面,要赋予敏捷组织更多决策权和资源支配权,摒弃传统的命令式、指挥式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协调、支持的赋能型管理模式,促进敏捷小组能够围绕特定客群、产品,实现“端到端”的产品开发和运营,并持续不断进行迭代升级。
二、践行敏捷工作方法
根据麦肯锡的建议,敏捷工作小组应采取SCRUM 敏捷框架,通过敏捷“四会”(迭代计划会、每日站会、评审会和迭代回顾会)+特定敏捷角色+敏捷看板的工作方法,来指导敏捷组织的日常工作,可以使得工作目标更明确,工作计划更清晰,工作成果更有效。通过敏捷“四会”, 敏捷小组成员可充分讨论迭代任务、实施计划、当前进展,推动高效完成迭代任务目标。通过引入特定的敏捷角色,可协助团队达成小组的共同使命,如由 PO 负责小组产品的愿景,负责排定产品开发的优先级,由 SM 作为团队敏捷教练, 负责引导团队持续改进敏捷工作方式,移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通过敏捷看板,可直观展现每项迭代任务的进展情况及所需资源支持,实现对敏捷组织迭代任务的可视化跟踪管理。
三、完善敏捷管理机制
敏捷工作小组的持续稳定运行,需要有配套的敏捷管理机制来保障。基于敏捷组织架构情况,商业银行要从目标制定、经营落地、定期复盘、考核管理等方面来建立敏捷管理机制。如在考核激励方面,在原有的KPI 的基础上,引入OKR 管理方式,通过挑战性目标OKR 的确定,提升对敏捷组织的考核激励作用。同时,针对敏捷组织的不同层级、不同角色,要建立差异化的分级评审委员会,按季定期组织对部落长、PO等的考核评价,强化对敏捷组织的管理。在经营层面,要积极创设数字化工具,辅助销售单位在规划客群、产品、活动时对接销售目标,落实销售的预算管理和执行的敏捷反馈,提升规划和数字化经营能力。
四、加强敏捷教练建设
前面讲过,通过引入特定的敏捷角色,如由SM 作为团队敏捷教练,负责引导团队持续改进敏捷工作方式。敏捷教练作为敏捷组织必要且紧缺的岗位,其最大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和挖掘个人主观能动性,为业务小组、部落部门、业务条线、全行等践行敏捷工作方法,传导敏捷文化,提升全体员工的敏捷能力。同时,商业银行要特别关注自身敏捷能力建设,从最初的从外部引入敏捷教练,发展到从内部选拔培养专职敏捷教练,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敏捷方法论,有效指导产品创设、业务运营等业务实践。
五、迭代深化敏捷组织
敏捷组织需要不断进行迭代深化。譬如,在面对市场紧急重大需求时,商业银行可在原有的敏捷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成立跨部门甚至跨条线的重要事项攻关小组,强化条线、部门、小组之间的横向协作,推动建立二次敏捷机制。另外,需要明确敏捷小组、PO 的灵活调整机制,保障敏捷组织能够及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最后,在实现组织敏捷管理的同时,要充分发挥 CL 在横向的职能管理和专业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
与此同时,白皮书还指出,敏捷组织需要系统的敏捷文化理念为支撑,将其内化、渗透到日常管理中,引导员工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不断激发员工潜能和自主性,实现产品、服务、内部管理高效运营。
首先,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所服务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定制化、在线化、智能化等特征,更加注重服务获得的便捷性和时效性。商业银行正是从这一需求出发,改变以往“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取而代之“以客户为中心”,需要从单一的客户服务环节,到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重视如何吸引新的客户,转向实时监控优化客户体验敏捷迭代,用设计的思维做出更受客户喜爱,并有效解决客户金融及非金融类痛点的产品,方能为客户提供更高的服务价值,增加客户黏性。
其次,要形成“信任+ 授权”管理文化。对于敏捷组织而言,自上而下的信任和支持是工作开展的大前提。一方面,银行高管层要坚定“只有敏捷地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银行才有生命力”这一认识,转变思维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推动组织敏捷转型,并鼓励变革创新、崇尚开放合作。另一方面,通过授权、重新定义角色职责等方式,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员工潜能,提升员工执行能力和市场感知力, 鼓励“专注、勇气、透明、承诺、尊重”的敏捷价值观,实现敏捷文化和发展战略的共生。
再次,要培育“数据+科技”驱动的文化氛围。数据是推进银行敏捷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敏捷化的数据管理协作机制,实现内外部数据整合,并结合银行自身发展战略, 对业务流程和产品体系等多维度提出运用构想,形成业务—数据—价值—业务的价值创造闭环。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内部培训进行数据文化宣传贯彻,提升员工数据思维意识和数据运用能力。科技能力的提升是银行敏捷转型的基石,是银行实现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持续转变的推动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实践应用与业务、管理相融合,可以大大提高业务及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加速驱动业务创新,并快速响应,提升转型效果。
最后,要坚持“风险+ 体验”并重的合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产品并提升客户体验,并不意味着放弃或放松对风险的管控。产品创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提升客户体验,但另一方面必须要充分考虑风险管理,两者要深度融合、不能割裂,构建数据决策下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防范、发现、化解潜在业务风险,实现客户体验和风险管理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