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试策略能让系统在发生故障时多次尝试操作,从而提高最终成功的可能性。
下图显示了 4 种常见的重试策略。
图片
1.线性回退
线性回退是指在重试尝试之间等待一个逐渐增加的固定时间间隔。例如,如果初始重试间隔设置为 1 秒,则后续重试间隔可能为 2 秒、3 秒、4 秒,依此类推,每次重试后都会增加固定时间。
优点
易于实施和理解。提供可预测的重试模式。
缺点
在高负载或高并发环境下可能并不理想,因为它可能导致资源争用或 “重试风暴”,因为重试间隔是可预测的,并且仅呈线性增长。
2.线性抖动回退
线性抖动回退修改了线性回退策略,在重试间隔中引入了随机性。该策略仍线性增加延迟,但在每个间隔中添加了随机 “抖动”。例如,如果基本延迟为 3 秒,抖动可以是-1 到 1 秒之间的随机值,从而导致实际延迟为 2 秒、3 秒或 4 秒。
优点
随机性有助于在一段时间内分散重试尝试,减少跨实例同步重试的机会,这在分布式系统中尤其有用。
缺点
虽然这种策略比简单的线性后退要好,但仍可能导致同步重试的潜在问题,因为基本间隔仅线性增加。
3.指数回退
指数后退是指以指数方式增加重试之间的延迟。间隔时间可能从 1 秒开始,然后增加到 2 秒、4 秒、8 秒,依此类推,通常会达到最大延迟。这种方法在间隔重试方面比线性延迟更积极。
优点
大大减轻了系统负荷,降低了重试中发生碰撞或重叠的可能性,因此适用于高负荷环境。
缺点
在快速重试可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能会不必要地延迟问题的解决。
4.指数抖动回退
指数抖动回退结合了指数回退和随机性。每次重试后,回退间隔以指数形式增加,然后应用随机抖动。抖动可以是加法(在指数延迟上添加一个随机量)或乘法(将指数延迟乘以一个随机因子)。这种随机性有助于进一步防止普通指数退避中出现的同步问题。
优点
具有指数延迟的所有优点,由于引入了抖动,还能进一步减少重试碰撞。
缺点
随机性有时会导致超过必要的延迟时间,尤其是在抖动显著的情况下。
选择重试策略
重试策略的选择应基于以下因素:
- 系统负载和性能要求:指数(带或不带抖动)等更激进的重试策略可能更适合负载较重的系统。
- 错误类型:对于快速重试可能会成功的瞬时错误,采用不那么激进的策略可能就足够了。
- 网络条件和服务依赖性:在多个服务相互依赖的分布式系统中,指数抖动回退等更复杂的策略有助于平滑需求峰值,减少下游服务的负载。
每种策略都可以通过最大重试次数、最大回退限制和抖动程度等参数进行调整,以根据应用的具体要求和运行条件定制回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