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我们从字节码的角度来探究下return和finally到底哪个先执行。下面先来看一段简单地源码:
- public class ReturnFinallyDemo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System.out.println(case1());
- }
-
- public static int case1() {
- int x;
- try {
- x = 1;
- return x;
- } finally {
- x = 3;
- }
- }
- }
-
- # 输出
上述代码的输出可以简单地得出结论:return在finally之前执行,我们来看下字节码层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下面截取case1方法的部分字节码,并且对照源码,将每个指令的含义注释在后面:
- iconst_1 // 将常量1推入操作数栈顶
- istore_0 // 弹出栈顶元素(1),保存到局部变量表slot[0],此时slot[0]=1。这两条指令对应源码:x = 1;
- iload_0 // 将局部变量表slot[0]的值推入操作数栈顶,也就是说把上面x的值推入栈顶
- istore_1 // 弹出栈顶元素(1),保存到局部变量表slot[1],此时slot[1]=1。其实,此时就已经把要return的值准备好了
- iconst_3 // 将常量3推入操作数栈顶,这一条指令开始,其实是开始执行finally中的代码了
- istore_0 // 弹出栈顶元素(3),保存到局部变量表slot[0],此时slot[0]=3。这两个指令对应源码:x = 3;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都是更新了x的值,但是finally中的x和try中x的赋值,保存在了不同的局部变量表中
- iload_1 // 将局部变量表slot[1]的值推入操作数栈顶,此时栈顶元素的值为1,是第3行指令保存的值
-
- ireturn // 将操作数栈顶的值返回给调用方
从字节码来看,似乎又是finally的代码先执行了,因为ireturn指令确实是在最后执行的,所以返回什么样的值不在于谁先执行,而在于ireturn指令返回的操作数栈顶的元素是何时保存的。在上述代码环境中,是try代码块中給x赋值的版本,也就是紧接着return语句后面的x所保存的版本。
下面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点的场景:
- public static int case2() {
- int x;
- try {
- x = 1;
- return ++x;
- } finally {
- x = 3;
- }
- }
-
- # 输出
有了上面的分析,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我们还是来看下字节码:
- iconst_1 // 将常量1推入操作数栈顶
- istore_0 // 弹出栈顶元素(1),保存到局部变量表slot[0],此时slot[0]=1。这两条指令对应源码:x = 1;
- iinc 0, 1 // 对局部变量表slot[0]进行自增(+1)操作,此时slot[0]=2,对应源码:++x;所以,可以看出return后面的表达式先执行
- iload_0 // 将局部变量表slot[0]的值推入操作数栈顶,也就是说把上面x的值(2)推入栈顶
- istore_1 // 弹出栈顶元素(2),保存到局部变量表slot[1],此时slot[1]=2。其实,此时就已经把要return的值准备好了
- iconst_3 // 将常量3推入操作数栈顶,这一条指令开始,其实是开始执行finally中的代码了
- istore_0 // 弹出栈顶元素(3),保存到局部变量表slot[0],此时slot[0]=3。这两个指令对应源码:x = 3;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都是更新了x的值,但是finally中的x和try中x的赋值,保存在了不同的局部变量表中
- iload_1 // 将局部变量表slot[1]的值推入操作数栈顶,此时栈顶元素的值为2,是第6行指令保存的值,也就是经过++x之后的值
- ireturn // 将操作数栈顶的值返回给调用方
从上述代码可以看出,return后面的指令先执行,然后保存到局部变量表,接着执行finally中的语句,最后执行return指令本身。
总结一下,return指令是最后执行的,如果return后面有表达式,则执行完表达式之后就执行finally中的语句,最后再执行return指令。所以说finally和return到底哪个先执行:return指令后面如果有表达式或方法调用的话,先执行,然后执行finally,最后执行return指令。就像上面的程序演示的结果,不能光从x的赋值来看最终返回结果,从指令层面看,两次对x的赋值,保存在局部变量表的位置不一样。
最后,再来看一个平时不会这么去写的场景:
- public static int case3() {
- int x;
- try {
- x = 1;
- return ++x;
- } finally {
- x = 3;
- return x;
- }
- }
- # 输出
这是一个finally返回结果的示例,平时不建议这么写,我们同样从字节码的角度来分析下:
- iconst_1 // 将常量1推入操作数栈顶
- istore_0 // 弹出栈顶元素(1),保存到局部变量表slot[0],此时slot[0]=1。这两条指令对应源码:x = 1;
- iinc 0, 1 // 对局部变量表slot[0]进行自增(+1)操作,此时slot[0]=2,对应源码:++x;所以,可以看出return后面的表达式先执行
- iload_0 // 将局部变量表slot[0]的值推入操作数栈顶,也就是说把上面x的值(2)推入栈顶
- istore_1 // 弹出栈顶元素(2),保存到局部变量表slot[1],此时slot[1]=2。
- iconst_3 // 将常量3推入操作数栈顶,这一条指令开始,其实是开始执行finally中的代码了
- istore_0 // 弹出栈顶元素(3),保存到变量表slot[0],此时slot[0]=3。这两个指令对应源码:x = 3
- iload_0 // 将局部变量表slot[0]的值(3)推入操作数栈,这是跟之前不一样的地方,ireturn返回的值选择的局部变量表不一样
- ireturn
从字节码以及解释来看,直接忽略了try语句块中的return指令,这样的代码会让人产生疑惑,所以平时不建议这么写。本章节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