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面我们讲过了error类型来处理一般的错误,本文会描述使用panic函数和recover函数来处理比较极端的错误。简单来说,当程序运行时遇到无法处理的错误或异常情况时,会调用panic
函数引发一个运行时错误,此时程序会终止执行并抛出错误信息。为了避免程序崩溃,可以使用recover
函数来捕获错误,并进行处理或恢复程序的执行,通常recover
函数写在defer
语句中。
panic函数
panic函数是内置的一个函数,他的结构如下:
func panic(v interface{})
此函数接受一个接口类型的值,这个值通常是错误的描述,调用次函数后,会引发异常,这将中止当前的程序流程,并在堆栈中记录当前的异常信息。此函数可以被主动调用,也可以在发生数组越界、空指针引用等情况下被动调用。
我们将上篇文章的除法例子进行小小的修改,使用panic进行错误处理: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divide(a, b int) int{
if b == 0 {
panic("division by zero")
}
return a / b
}
func main() {
result := divide(10, 0)
fmt.Println("the result is ",result)
}
运行后,程序直接退出了,报division by zero
错误。
recover函数
有些时候,我们不希望panic函数直接粗暴的退出,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recover函数对pannic进行捕获,注意,recover函数只能写在defer关键字之后哦!
recover也是内置函数,他的结构如下:
func recover() interface{}
他能捕获到的panic函数报出的错误,并使用接口类型进行返回。
我们使用recover对例子再次修改,让程序可以继续的运行,而不是粗暴的退出,代码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divide(a, b int) int{
defer func() {
if err:=recover();err!=nil {
fmt.Printf("runtime panic : %v\n", err)
}
}()
if b == 0 {
panic("division by zero")
}
return a / b
}
func main() {
result := divide(10, 0)
fmt.Println("the result is ",result)
}
总结
本篇博客探讨了如何使用 panic 和 recover 来处理 Go 语言中的异常。当程序遇到无法处理的错误时,它可以使用 panic 函数引发异常,并使用 recover 函数结合defer关键词从异常中恢复。
到此这篇关于Go错误处理之panic函数和recover函数使用及捕获异常方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go异常捕获panic 和 recover内容请搜索编程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编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