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验的随机性在现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腾讯会推荐一部你肯定会喜欢的新剧,抖音会让你刷个不停,淘宝会推荐你最喜欢的物件,但代价是什么呢?你再也不会在音像店偶遇,发现一部很棒的音乐,或者在书店捡到一本被人放错地方的书。每次点外卖都是找评分最高,人气最旺的餐厅,除非有算法推荐,否则你肯定不会去尝试一家新餐厅。那些提供娱乐消遣或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的产品也许伴随着隐性成本。在日常上网中,我们一步一行都会被记录,网络购物时提供大量信息数据,你猜那些数据最终会到谁的手里。很快,自动汽车将决定谁应该在事故中生存和死亡,如果你能活下来,那就太好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就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死,迫使我们只要上网络交友平台就能寻找配偶或在58同城上换工作。
在专门讨论科学、技术和哲学的网站Edge上发表的一篇新年专栏文章中,科学历史学家和作家乔治·戴森(George Dyson)认为,我们已经到达了一个拐点。戴森写道:“曾经很简单:程序员编写提供给机器的指令。既然机器是由这些指令控制的,那么写指令的人就控制了机器。”今天,代码本身已经变得活跃起来:算法通过我们的搜索历史、信用卡购买记录和地理位置来模拟我们的个性并预测我们的欲望。因此,马克·扎克伯格、马云、马化腾等一小部分人变得富有得难以想象。
我们应该对这些目前控制着世界的大公司感到恐惧。或许最有先见之明的是戴森给予我们的警告。“我们认为,个人或个人算法仍在幕后的某个地方控制着局面。我们在欺骗自己,”他写道。“通过控制信息流,新的守门人统治着世界上一个不断增长的领域。”然而,那些真正统治世界的公司已经不再能控制由它们制造的机器和数十万工程师接触过的算法,他们再也不能控制平台上的任何一个输入或输出。
谷歌、亚马逊、苹果和微软有超过100万人在工作。当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仓库里储存东西或帮助你修理你的iPhone时,成千上万的工程师正在重写代码,以回答我们所有的问题和愿望。没有一个工程师,甚至成千上万的工程师,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这些平台如何成为我们自己思维的主宰,以及它们可能被用来做什么。然而现在,它们却被用于一切。
很快,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外面的汽车到客厅的灯光,都将被算法主宰。京东淘宝的下一个版本不仅会建议你下次应该买哪本书,它还会自动把你的冰箱里装满它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由算法决定你会喜欢或需要的。当然,网上购物听起来像是一个乌托邦,但它听起来也更像明斯基在1970年的预测,我们即将成为电脑的“宠物”。它能被阻止吗?如果我们真的想要的话,最明显的逻辑是拔掉电脑插头,意识到我们这次要把一切都搞砸了,然后重新开始。但正如历史一再证明的那样,人类仿佛并不理智,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电脑的使用,我们有多久没有看过这个世界,只是把头埋在手机里。
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我们可以把它掌握在自己手中,尽可能多地减少对网络巨头的使用,并尝试寻找替代品来实现。或者更好的是,停止像我们一样频繁地使用技术,回归我们的模拟生活,迷失方向,尝试新事物,而不是听从算法的命令。但是,我们可能不会,希望我们的新霸主能好好待我们,等他们完全接管后,让我们蜷缩在床尾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