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0的开头回顾2019年的谷歌,或许会发现,这是谷歌人才流失愈发明显的一年。
在19年的最后一个月,谷歌创始人佩奇布林双双卸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职务,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据CNBC报道,在这一年里告别谷歌的,其实还有更多老员工。
这样的变化,连外界都开始注意到。曾投资twitter的超级天使投资人Martin Casado就曾发推文说:
发生了什么?目前谷歌的人才流失令人惊讶。
佩奇布林并没有详细说明他们卸下职务的原因,但老员工们离职的理由被摆在了明面上,他们表示:
谷歌变了。
开放透明不复往昔
从Maven,到蜻蜓计划,再到“安卓之父”安迪·鲁宾性骚扰丑闻,两年之间,谷歌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风波不断。
先是谷歌参与美国国防部AI武器项目Maven,被近4000名员工联名声讨,甚至有员工集体请辞抗议。
内外压力之下,谷歌官方宣布停止参与AI武器研发,却又被曝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地里雇佣众包平台继续进行AI武器训练。
后又有“蜻蜓计划”被曝光。谷歌因其扑朔迷离的暧昧态度,和不透明不公开的推进手段,再遭内部员工多次抗议。
而2018年11月,在谷歌高层选择掩盖鲁宾性骚扰丑闻之后,谷歌员工更是组织了上千人的罢工、游行(仅总部就有1000多人),喊出口号直指谷歌透明、自由变了味:
We need transparency, accountability and structural change——我们要透明度、究其责和架构调整!
这还没完,2019年7月,谷歌道德监督和抗议事件中的主力干将梅雷迪思·惠特克(Meredith Whittaker)被迫离职。
她公开声明称,在组织针对安迪·鲁宾事件的大罢工之后,她遭到谷歌打击报复,被强令改变工作内容、降低职级。
Raph Levien,一位前谷歌 level 6 工程师认为,种种事件让人感觉到,谷歌不再是那个“不作恶”的谷歌了。
另一位在谷歌工作9年的老将Colin McMillen接受CNBC采访时称,2019年初他选择从谷歌裸辞,就是因为谷歌领导层在过去一年中对危机的“不当处理”,让他感觉到自己不再是这个组织的一员了。
软件工程师Robert Lord则更为直接地表示:
当听闻谷歌给了安迪·鲁宾9000万美元辞退补偿,那感觉就像是挨了一记闷拳。
当时,我真切地感受到我是在给一家邪恶的公司打工。
就在2019年11月,谷歌又解雇了四名要求政策透明的抗议者。
谷歌员工Timnit Gebru在Twitter上写道,谷歌正在以解雇员工的方式消除内部分歧。
谷歌的大公司病
另一个变化,就是谷歌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谷歌现在拥有超过10万名员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正式员工。这也使得公司的文化发生了改变。
据CNBC报道,初创公司Oso的首席执行官Graham Neray在面试谷歌老员工的时候了解到,有谷歌老兵认为谷歌变得太过庞大且官僚主义。
并且,像谷歌云这样的部门经历了重大的组织变革,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谷歌工程总监表示:近年来,谷歌高层越来越强调人数。这使得他们不愿意淘汰实际已经影响到团队工作的那些团队成员。
为谷歌工作了12年的克莱尔·斯台普顿(Claire Stapleton)也是谷歌罢工活动中的一位领导者。她2018年夏天离开了谷歌,并称遭到了谷歌的报复。
她说,拉里·佩奇在2011年出任谷歌CEO时,就担心谷歌因为规模过大、行动过于迟缓而失败。但现在,佩奇的担心正在变成现实:
许多人被谷歌自由开放的管理风格吸引而来。但在2019,普通员工和领导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HR的变化
据谷歌的前员工们透露,2019年1月,谷歌人力资源部门对如何应对投诉进行了全面改革。
而这样的改变并非什么好消息:员工们不再和了解情况的HRBP单独接触了。
部分员工认为,自己的需求被外包给了对实际情况一无所知的人。
斯台普顿就有这样的经历。她向人力资源部提出了一个需求,然后,人力资源部把她对接给了芝加哥的一个呼叫中心。
与她交谈的是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当她说明自己跟上级的矛盾时,这位同学竟然建议她带上级出去喝个小酒。
另一位在谷歌工作超过五年的研究负责人格拉森(Glasson)则指出,她的经理对孕妇发表了歧视言论,当她向人力资源部报告此事时,该部门表示会进行调查。
但实际上,直到她聘请了律师,调查才真正启动。并且,没有人主动来跟她面谈此事。
也就是说,当谷歌声称会“彻底调查所有歧视、骚扰和报复行为”,他们实际很可能并没有这样做。
走向毁灭,还是走向成熟?
谷歌前员工们“谷歌你变了”的指控,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人说,如何摧毁一家伟大的公司呢?就像这样。
作家Gideon Rosenblatt表示:
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信任暴跌,尤其是对谷歌这样的公司。透明度的丧失是其主要原因。
但也有人认为,谷歌并没有变得邪恶,而是员工太左。
也有网友表示,谷歌的改变是成长型公司迈向成熟的正常路径。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