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Android设计模式有以下几种:
1. 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部分,即数据模型、视图和控制器。数据模型负责存储数据,视图负责显示数据,控制器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更新数据模型。
2. MVP模式(Model-View-Presenter):类似于MVC模式,但将控制器改为了Presenter。Presenter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更新数据模型,同时也负责更新视图。
3. MVVM模式(Model-View-ViewModel):将视图与数据模型解耦,通过ViewModel来管理视图的状态和数据。ViewModel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更新数据模型,同时也负责更新视图。
4. Singleton模式(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常用于管理全局状态或资源的类。
5. Builder模式(建造者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与其表示相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常用于创建复杂的对象或配置类。
6. Observer模式(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所有依赖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常用于实现事件驱动的功能。
7. Factory模式(工厂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由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常用于创建对象时需要根据条件进行选择或配置。
8. Adapter模式(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常用于将不兼容的类或接口进行适配。
9. Decorator模式(装饰者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而不需要修改其原始类。常用于在不改变类的结构的情况下为对象添加功能。
10. Builder模式(生成器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与其表示相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常用于创建复杂的对象或配置类。
以上是常用的Android设计模式,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