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p需求分析
1. 多用户同时登陆(客户端合法性验证)
2. 用户登陆,加密认证--(hamc or md5)
3. 注册功能
4. 上传/下载文件,保证文件一致性
5. 不同用户家目录不同,且只能访问自己的家目录
6. 对用户进行磁盘配额、不同用户配额可不同
7. 用户登陆server后,可在家目录权限下切换子目录
8. 查看当前目录下文件,新建文件夹
9. 删除文件和空文件夹
10. 充分使用面向对象知识
11. 传输过程中现实进度条
12. 支持断点续传
流程图
代码准备 -- 需要用到的部分代码
字符串操作以及打印 —— 实现上传下载的进度条功能
import sys
def processBar(num, total):
rate = num / total
rate_num = int(rate * 100)
if rate_num == 100:
r = '\r%s>%d%%\n' % ('=' * rate_num, rate_num,)
else:
r = '\r%s>%d%%' % ('=' * rate_num, rate_num,)
sys.stdout.write(r)
sys.stdout.flush
socketserver —— 实现ftp server端和client端的交互
struct模块 —— 自定制报头解决文件上传下载过程中的粘包问题
import json,struct
#假设通过客户端上传1T:1073741824000的文件a.txt
#为避免粘包,必须自定制报头
header={'file_size':1073741824000,'file_name':'/a/b/c/d/e/a.txt','md5':'8f6fbf8347faa4924a76856701edb0f3'}
#1T数据,文件路径和md5值
#为了该报头能传送,需要序列化并且转为bytes
head_bytes=bytes(json.dumps(header),encoding='utf-8') #序列化并转成bytes,用于传输
#为了让客户端知道报头的长度,用struck将报头长度这个数字转成固定长度:4个字节
head_len_bytes=struct.pack('i',len(head_bytes)) #这4个字节里只包含了一个数字,该数字是报头的长度
#客户端开始发送
conn.send(head_len_bytes) #先发报头的长度,4个bytes
conn.send(head_bytes) #再发报头的字节格式
conn.sendall(文件内容) #然后发真实内容的字节格式
#服务端开始接收
head_len_bytes=s.recv(4) #先收报头4个bytes,得到报头长度的字节格式
x=struct.unpack('i',head_len_bytes)[0] #提取报头的长度
head_bytes=s.recv(x) #按照报头长度x,收取报头的bytes格式
header=json.loads(json.dumps(header)) #提取报头
#最后根据报头的内容提取真实的数据,比如
real_data_len=s.recv(header['file_size'])
s.recv(real_data_len)
hashlib模块 —— 实现文件的一致性校验和用户密文登录
os模块 —— 实现目录的切换及查看文件文件夹等功能
文件操作 —— 完成上传下载文件及断点续传等功能
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继承知识 —— 组织简化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