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被当做冷数据主要存储介质的原因
不得不说,磁带一直被视为冷数据存储的主要保存介质,这源于其成本和存储年限优势。首先在成本上,众所周知,如今硬盘已成为主要存储介质,经常访问的热门数据用固态硬盘、存储级内存存储自然没问题。
但对于银行、运营商等大型企业而言,公司资料、用户历史数据以及备份数据这些冷数据可是海量级别,使用硬盘存储显然不划算。用价格具体来看,1TB的移动硬盘价格在50美元左右,1TB的移动固态硬盘更是在150美元左右,而同容量的磁带仅需5美元,成本相差10倍,这使得磁带占据优势。
其次在保存年限上,硬盘通常在10年,而磁带可达三四十年,使用磁带意味着这些大企业无需每10年便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迁移,既省时省力,又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
大数据时代磁带有了局限性
当然,当大数据时代到来,磁带原有的成本、存储年限优势也逐渐成为其劣势。这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数据的增长进一步加快,IDC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近90%数据均在近几年内产生,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扩展至163ZB,相当于2016年16.1ZB的十倍。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低成本的存储介质存储这些数据。
二是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尽管冷数据不常被访问,但并不意味着不访问。如今企业全部从以业务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型,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运用也将提升整个公司的竞争力。自然,这些冷数据也需要更加安全、长久的保存。尽管磁带理论上有数十年的保存年限,但在实际使用中,若需多次迁移,磁带的寿命也将大打折扣。
蓝光存储三方面有优势
这也是光盘这一介质卷土重来的原因,但这次不是采用红色激光的普通光盘,而是蓝光存储。蓝光存储,即采用蓝光光碟作为介质的存储方案。蓝光光碟英文全称Blu-ray Disc,简称BD,是指DVD之后的下一代光盘格式之一,用于对品质、容量要求苛刻的影音以及企业存储场景。
之所以称其为蓝光存储,原因为蓝光光碟的采用波长为405nm的蓝紫色激光来进行读写操作(普通DVD光碟采用波长为650nm的红色激光进行读写操作)。蓝光光碟的提出最早源于2002年,以索尼为首开始策划及研发蓝光光碟,尽管距今已十七八年,但这一方案刚度过起步阶段,进入发展期。
相比磁带存储,蓝光存储在成本、安全性、可靠性上均得以提升。最显而易见的便是存储年限,蓝光存储的存储寿命能达到50年以上,同时无需进行数据迁移。
另一方面便是安全性上,由于采用光盘存储,一次写入,不用担心数据被篡改,同时多数提供蓝光存储方案的厂商也会在自家蓝光存储产品上提供防病毒、黑客、电磁攻击,并提供XTS-AES256数据加密。
当然,企业最看重的便是成本了。相比磁带,蓝光存储的成本节省可体现在几个方面,运行上:磁带上数据的读写靠机械臂运动和磁带盘绕进行,同时磁带库的体积需恒温恒湿的保存环境,电能是一个重要支出,而蓝光存储能适应10-40℃、20-80%RH湿度,无需太多电能,待机功率甚至在10W内;数据迁移上:磁带还需进行多次迁移,而蓝光存储完全无这方面的担忧。
也正是这样的优势,使得包括Facebook在内的大型企业纷纷选用蓝光存储,Facebook部署的蓝光存储方案甚至达到2000PB,相比此前的冷数据存储方案,该方案TCO降低50%,耗电量降低80%。
目前,从国内来看,蓝光存储市场的主要领导者为易华录和紫晶存储,采用的行业包括银行、互联网、电信、智慧海洋等。其中,在2019年华为全连接大会上,华为也发布了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将易华录的蓝光产品融入鲲鹏产业链体系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TCO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