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腾讯影业CEO程武受邀代表腾讯参与了本次会议。面对疫情之下,数字技术会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复苏、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这一问题,程武分享了腾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助力经济复苏、推动文化创新的实践。他表示,“基于互联网技术,连接被以新的形态修复、创造,开创出数字世界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的新局面,也为经济社会复苏打下了基础。”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应邀参与牛津大学 “COVID-19时代的数字技术和平台: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前景”会议
例如在中国,支撑了80%就业的8000万中小微商家便在疫情早期受到影响很大,但拥有12亿用户的社交平台微信很快助力商家重新聚集起用户,并通过微信支付帮助他们完成交易;中国各地政府在疫情中推出的“消费券”也可以基于微信生态直接发放,从而精准定位需扶持行业和人群,确保发放的高效、透明和安全。此外,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数字文化等行业也在满足抗疫社会需要的同时取得了长足发展。疫情期间,腾讯教育服务了中国 30 多个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超过 1 亿名学生、数百万老师;腾讯会议在上线8个月后拥有了过亿用户,并在2020年顺利举办了联合国75周年全球对话活动。
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傅晓岚也在会上通过案列分析分享了她对于数字技术发展的见解,她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科学、技术和创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崛起对于建设包容性社会来说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转型升级不仅发生在线下传统行业。程武表示,在中国已有着十余年数字化转型积累的文化行业更是在疫情下迅速释放出巨大能量,通过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享受。这其中,腾讯在2018年就提出了新文创战略,强调以IP构建为核心的全新文化生产方式,并持续探索IP构建和文化产业链耦合的中国路径,希望为全球同行带来借鉴和思考。
“疫情之下,一部名为《庆余年》的影视剧陪伴了许多中国观众的在家隔离时光。这部剧共收获了超过160亿次的播放量。”在向与会嘉宾的分享中,程武提到,《庆余年》这部改编自阅文集团同名网络文学作品的电视剧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和团队在这一IP下充分尊重原著精神,耐心挖掘原著价值,并基于戏剧和剧本的创作规律,融入现代思想内核,从而在跨越内容形态的改编中实现了IP增值。以此围绕核心IP展开衍生,不仅催生出文化交流的更多方式,同时也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应。
而在疫情之下,传统的文化欣赏、交流方式受阻,以此套方法对历史传统文化进行“改编”,则越发突显出经济与社会的双重价值。例如去年2月,腾讯便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云游敦煌”线上小程序,在莫高窟因疫情关闭的情况下,以电子日历、互动配音剧等贴近用户的模式继续文化传播,至今已吸引超过2100万人次;腾讯的知名手游《王者荣耀》也在去年携手知名历史学家葛剑雄领衔的专家团队,对三国文化精髓进行了专业阐释,并在游戏中进行年轻化呈现。这种传统文化与游戏的崭新结合也备受玩家好评。
“回顾过去一年的‘数字抗疫’行动,我们会发现,那些能够深刻影响产业发展、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背后都有持续的创新在推动。”在程武看来,数字技术与平台在客观上助力了社会各界应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挑战,也为社会复苏提供了长久动能。在这之中,腾讯也积极践行“科技向善,用户为本”的使命愿景,先后设立了15亿元人民币战疫基金和1亿美元的“全球战疫基金”。
伴随着全球抗疫形势逐渐推进,如何维持数字技术带来的创新动力,让为了“生存”的创新进化成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创新,也越发成为重中之重。在同与会专家的互动交流中,程武提到,腾讯作为一家定位在“科技+文化”的公司,更要一直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升级,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例如在以“新文创”促进文化发展方面,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便深刻影响了文化的体验和生产传播环节,大大提升了数字文化产业的丰富性、便捷性、体验立体性,催生出网络文学等新的表达方式。
牛津大学副校长、教授David Gann则认为,多年来,像腾讯这样的公司一直在大力进行技术研发,从而让我们大家能够彼此连接、携手合作,得益于此我们才能从中不断享受科技成果。他同时呼吁科学界、决策者乃至商业界能够携手合作,将灵感转化为成果,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面对新的一年,我们不但心怀憧憬,也鼓足勇气。”程武表示,腾讯也将携手牛津大学展开课题研究合作,共同推进对科技、文化创新的相关研究,助力数字技术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世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