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电视机换台需要人们上前去“扭”;
十年前,房间还需要亲自动手去“扫”;
这些都让人们感到麻烦于是发明了——“洗衣机、遥控器、扫地机器人”
懒人们一直觉得生活在科技社会简直是他们的福音。
甚至,有人提出“懒”,是促进人类发明创造的灵感来源与动力之一。
当然了,光凭“懒”这一点,人类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的,人类还有着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
人类也在追求“舒适”和“省事”的道路上不断的努力,不断的优化和发明各种事物。
近几年的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热度在不断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工作中,比如无人驾驶汽车、AI老师、医疗机器人等等。
“懒人们”在感叹人工智能(AI)优秀的同时,也不禁开始担忧“人工智能让我们生活更加便捷,取代了各种工作,会不会让人类变的越来越懒,最终被机器人代替”?
前几年大火的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就描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电影讲述了在不久远的未来,具体地说是大约70年之后,肆无忌惮的人类已然将地球家园的环境搞得一团糟,往日的花园、绿地、街道、城镇…全然被堆积成山的垃圾所侵占。还好,人类的科技已经完全可以让自己搬出地球,建立“真理号”飞船借宿宇宙。
而幸存下来的人们,变得越来越懒,衣食住行都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飞船上的人类甚至连路都不会走,一生都躺在床上。
“真理号”上的智能总管亚当掌管着一切,表面上是伺候着人类,实际上人类像是被圈养的猪狗一般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懒人们”对眼前这个高歌猛进却缺少深思熟虑的科技世界,产生悲观主义的想法: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工作岗位,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是早晚的事了,那我们也都快失业了。
按常理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已经是方向了,因为智能化的目的就是让人类解放双手,产生更高的效益。
但实际上,人们又不用太过于担心完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就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这一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
保持乐观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对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持乐观态度。
盖茨认为,人工智能最终将改变发达国家的劳动环境,同时,将有助于社会照顾老年人或解决学校的班级规模问题。同时人工智能将运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可以帮助小孩挖掘智力潜能。
比如之前的谷歌阿尔法狗横扫中日韩棋坛的事件。这充分证明人工智能的智力是超高水平的,同样也具备超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对于儿童智能培养是具有显著的意义,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父母的教育压力。
与此同时制造类机器人其实也是增加了就业岗位的总数。
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工作岗位将从190万增长到350万,每部署一个机器人,将创造出3.6个岗位。
人工智能的发展,80多万个低技能工作岗位被淘汰。反而是增加了一些高技术性的工作岗位,间接的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格局,而工人的工资也将得到显著的提升。
所以并不是说降低就业率了,而是增加就业机会了。
担心新技术是正常的
前面我们理解了比尔盖茨对人工智能抱有乐观态度是源自对技术的自信,从而给人类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那么落实在行业领域内,人工智能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以“互联网+”扩大就业市场
“新技术的推动,往往会把商业总盘子‘做大’,进而提高和推动就业。例如电子商务刺激了消费,产生了消费的扩大效应,进而增加了就业,调查显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78%的替代效应,22%是新增效应,如果没有互联网新增的22%的商业模式就不会产生了。
此外,网络是一个透明化的机制,解决了交易过程中大量的诚信问题,也会扩大需求。例如保姆和家政服务市场,如果解决不了信任机制问题,人们很难把一个陌生人找到自己的家里面做保姆,需求就被抑制了。
降低创业门槛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不依赖他人的方式就业。“原来创业是一个特别难的事情,要懂财务、要懂营销、要懂产品,实际上通过互联网这些业务都可以外包出去。”
可见,“互联网+”推动新增就业,是“变着法儿”的,从增加体量、诚信透明、降低门槛、就业均衡等多个方面入手。作为正在逐步深入产业的变革性技术,“人工智能+”也在逐步推动新增就业。
就业门槛是否变高了?
提到人工智能相关工作,可能大家脑子里想到的是985、211这种学历水平的研究生才能胜任,但其实人工智能真的细分下来领域很多,比如说视觉方向、语音方向。
实际上,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不仅要依靠做算法的,还需要各个环节的人才连贯起来。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里面涵盖了多种技能,其实人工智能除了编程之外,还有很多周边的工作需要去做。
目前的人工智能产业需要将相关的岗位技能沉淀出来,找到教育目标,也通过互联网降低门槛、扩大就业可及性的方法,让更多的人能够进入人工智能行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