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短信预约-IT技能 免费直播动态提醒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Hive 和 Spark 分区策略剖析

2024-11-30 16:33

关注

一、概述

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大数据领域对于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的技术框架越来越多。在离线数据处理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分布式处理引擎当属Hive和Spark,它们在分区策略方面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本篇文章将分析Hive与Spark分区策略的异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一些优化措施。

二、Hive和Spark分区概念

在了解Hive和Spark分区内容之前,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Hive和Spark的分区概念。在Hive中,分区是指将表中的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目录或者子目录,这些目录或子目录的名称通常与表的列名相关联。比如,一个名为“t_orders_name”的表可以按照日期分为多个目录,每个目录名称对应一个日期值。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效率,因为只有涉及到特定日期的查询才需要扫描对应的目录,而不需要去扫描整个表。Spark的分区概念与Hive类似,但是有一些不同之处,我们将在后文中进行讨论。

在Hive中,分区可以基于多个列进行,这些列的值组合形成目录名称。例如,如果我们将“t_orders_name”表按照日期和地区分区,那么目录的名称将包含日期和地区值的组合。在Hive中,数据存储在分区的目录下,而不是存储在表的目录下。这使得Hive可以快速访问需要的数据,而不必扫描整个表。另外,Hive的分区概念也可以用于数据分桶,分桶是将表中的数据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桶,每个桶包含相同的行。

而与Hive不同的是,Spark的分区是将数据分成小块以便并行计算处理。在Spark中,分区的数量由Spark执行引擎根据数据大小和硬件资源自动计算得出。Spark的分区数越多,可以并行处理的数据也就越多,因此也能更快的完成计算任务。但是,如果分区数太多,将会导致过多的任务调度和数据传输开销,从而降低整体的性能。因此,Spark分区数的选择应该考虑数据大小、硬件资源和计算任务复杂度等因素。

三、Hive和Spark分区的应用场景

在了解Hive和Spark的分区概念之后,接下来,我们来看看Hive和Spark分区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有哪些不同的优势。

3.1 Hive分区

Hive分区适用于大数据场景,可以对数据进行多级分区,以便更细粒度地划分数据,提高查询效率。例如,在游戏平台的充值数据中,可以按照道具购买日期、道具付款状态、游戏用户ID等多个维度进行分区。这样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查询操作,同时避免单一分区数据过大导致的性能问题。

3.2 Spark分区

Spark分区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场景,可以充分利用集群资源进行并行计算处理。比如,在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将大量数据进行分区,然后并行处理每个分区的数据,从而提高算法的训练速度和效率。另外,Spark的分布式计算引擎也可以支持在多个节点上进行数据分区和计算,从而提高整个集群的计算能力和效率。

简而言之,Hive和Spark分区在大数据处理和分布式计算场景这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分区策略和优化措施,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性能。

四、如何选择分区策略

在熟悉了Hive和Spark的分区概念以及应用场景后。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Hive和Spark中如何选择分区策略。分区策略的选择对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分别阐述Hive和Spark分区策略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分区策略。

4.1 Hive分区策略

优点:

Hive的分区策略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和数据处理性能,特别是在大数据集上表现突出。另外,Hive还支持多级分区,允许更细粒度的数据划分。

缺点:

在Hive中,分区是以目录的形式存在的,这会导致大量的目录和子目录,如果分区过多,将会占用过多的存储空间。此外,Hive的分区策略需要在创建表时进行设置,如果数据分布出现变化,需要重新设置分区策略。

4.2 Spark分区策略

优点:

Spark的分区策略可以根据数据大小和硬件资源自动计算分区数,这使得计算任务可以并行计算处理,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性能。

缺点:

如果分区数设置不当,将会导致过多的任务调度和数据传输开销,从而影响整体性能。此外,Spark的分区策略也需要根据数据大小、硬件资源和计算任务复杂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4.3 分区策略选择

在实际项目开发使用中,选择合适的分区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性能。但是,如何选择分区策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虑,这里总结了一些分区策略选择的场景:

数据集大小:如果数据集较大,可以考虑使用Hive的多级划分策略,以便更细粒度的划分数据,提高查询效率。如果数据集较小,可以使用Spark自动计算分区策略,以便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并提高计算效率。

计算任务复杂度:如果计算任务比较复杂,例如需要进行多个JOIN操作,可以使用Hive的分桶策略,以便加快数据访问速度,减少JOIN操作的开销。

硬件资源:分区策略的选择也需要考虑硬件资源的限制。如果硬件资源比较充足,可以增加分区数以提高计算效率。如果硬件资源比较紧张,需要减少分区数以避免任务调度和数据传输的开销。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分区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考虑,包括数据集大小、计算任务复杂度和硬件资源等因素。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实验和调试来找到最佳的分区策略。

五、如何优化分区性能

除了选择合适的分区策略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优化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分区的性能。在Spark中,大多数的Spark任务可以通过三个阶段来表述,它们分别是读取输入数据、使用Spark处理、保持输出数据。Spark虽然实际数据处理主要发生在内存中,但是Spark使用的是存储在HDFS上的数据来作为输入和输出,任务的调度执行会使用大量的 I/O,存在性能瓶颈。

而Hive分区数据是存储在HDFS上的,然而HDFS对于大量小文件支持不太友好,因为在每个NameNode内存中每个文件大概有150字节的存储开销,而整个HDFS集群的IOPS数量是有上限的。当文件写入达到峰值时,会对HDFS集群的基础架构的某些部分产生性能瓶颈。

5.1 通过减少 I/O 带宽来优化性能

在Hadoop集群中,它依靠大规模并行 I/O 来支持数千个并发任务。比如现有一个大小为96TB的数据节点,磁盘的大小有两种,它们分别是8TB和16TB。具有8TB磁盘的数据节点有12块这样的磁盘,而具有16TB磁盘的数据节点有6块这样的磁盘。我们可以假设每个磁盘的平均读写吞吐量约为100MB/s,而这两种不同的磁盘分布,它们对应的带宽和IOPS,具体详情如下表所示:

5.2 通过设置参数来优化性能

在Hadoop集群中,每个数据节点为每个卷运行一个卷扫描器,用于扫描块的状态。由于卷扫描器与应用程序竞争磁盘资源,因此限制其磁盘带宽很重要。配置 dfs.block.scanner.volume.bytes.per.second 属性值来定义卷扫描器每秒可以扫描的字节数,默认为1MB/s。

比如设置带宽为5MB/s,扫描12TB所需要的时间为

12TB / 5MBps = (12 * 1024 * 1024 / (3600 * 24)) = 29.13天。

5.3 通过优化Spark处理分区任务来提升性能

假如,现在需要重新计算历史分区的数据表,这种场景通常用于修复错误或者数据质量问题。在处理包含一年数据的大型数据集(比如1TB以上)时,可能会将数据分成几千个Spark分区来进行处理。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处理方法并不是最合适的,使用动态分区并将数据结果写入按照日期分区的Hive表中将产生多达上百万个文件。

下面,我们将任务分区数缩小,现有一个包含3个分区的Spark任务,并且想将数据写入到包含3个分区的Hive表。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发送的是将3个文件写入到HDFS中,所有数据都存储在每个分区的单个文件中。最终会生成9个文件,并且每个文件都有1个记录。使用动态分区写入Hive表时,每个Spark分区都由执行程序来并行处理。

处理Spark分区数据时,每次执行程序在给定的Spark分区中遇到新的分区时,它都会打开一个新文件。默认情况下,Spark对数据会使用Hash或者Round Robin分区器。当应用于任意数据时,可以假设这两种方法在整个Spark分区中相对均匀且随机分布数据。如下图所示:

理想情况下,目标文件大小应该大约是HDFS块大小的倍数,默认情况下是128MB。在Hive中,提供了一些配置参数来自动将结果写入到合理大小的文件中,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几乎是透明的,比如设置属性 hive.merge.smallfiles.avgsize 和

hive.merge.size.per.task 。但是,Spark中不存在此类功能,因此,我们需要自己开发实现,来确定一个数据集,应该写入多少文件。

5.3.1 基于大小的计算

理论上,这是最直接的方法,设置目标大小,估算数据的大小,然后进行划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文件被写入磁盘时会进行压缩,并且其格式与存储在 Java 堆中的记录格式有所不同。这意味着估算写入磁盘时内存的记录大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可以使用 Spark SizeEstimator应用程序通过内存中的数据的大小进行估算。但是,SizeEstimator会考虑数据帧、数据集的内部消耗,以及数据的大小。总体来说,这种方式不太容易准确实现。

5.3.2 基于行数的计算

这种方法是设置目标行数,计算数据集的大小,然后执行除法来估算目标。我们的目标行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或者通过为所有数据集选择一个静态数字,或者通过确定磁盘上单个记录的大小并执行必要的计算。哪种方式最优,取决于你的数据集数量及其复杂性。计算相对来说成本较低,但是需要在计算前缓存以避免重新计算数据集。

5.3.3 静态文件计算

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只要求开发者在每个写入任务的基础上,告诉Spark总共应该写入多少个文件。这种方式需要给开发者一些其他方法来获取具体的数字,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替代昂贵的计算。

5.4. 优化Spark分发数据方式来提升性能

即使我们知道了如何将文件写入磁盘,但是,我们仍须让Spark以符合实际的方式来构建我们的分区。在Spark中,它提供了许多工具来确定数据在整个分区中的分布方式。但是,各种功能中隐藏着很多复杂性,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含义并不明显,下面将介绍Spark提供的一些选项来控制Spark输出文件的数量。

5.4.1 合并

Spark Coalesce是一个特殊版本的重新分区,它只允许减少总的分区,但是不需要完全的Shuffle,因此比重新分区要快得多。它通过有效的合并分区来实现这一点。如下图所示:

Coalesce在某些情况下看起来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首先,Coalesce有一个难以使用的行为,以一个非常基础的Spark应用程序为例,代码如下所示:

Spark

load().map().filter().save()

比如,设置的并行度为1000,但是最终只想写入10个文件,可以设置如下:

Spark

load().map().filter().coalesce(10).save()

但是,Spark会尽可能早的有效的将合并操作下推,因此这将执行为如下代码:

Spark

load().coalesce(10).map().filter().save()

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在转换和合并之间强制执行,代码如下所示:

Spark

val df = load().map().filter().cache()
df.count()
df.coalesce(10)

在Spark中,缓存是必须的,否则,你将不得不重新计算数据,这可能会重新消耗计算资源。然后,缓存是需要消费一定资源的,如果你的数据集无法放入内存中,或者无法释放内存,将数据有效的存储在内存中两次,那么必须使用磁盘缓存,这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显著的性能损失。

此外,正如我们看到的,通常需要执行Shuffle来获得我们想要的更复杂的数据集结果。因此,Coalesce仅适用于特定的情况,比如如下场景:

5.4.2 简单重新分区

在Spark中,一个简单的重新分区,可以通过设置参数来实现,比如df.repartition(100)。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循环分区器,这意味着唯一的保证是输出数据具有大致相同大小的Spark分区,这种分区仅适用于以下情况:

5.4.3 按列重新分区

按列重新分区接收目标Spark分区计数,以及要重新分区的列序列,例如,df.repartition(100,$"date")。这对于强制要求Spark将具有相同键的数据,分发到同一个分区很有用。一般来说,这对许多Spark操作(比如JOIN)很有用。

按列重新分区使用HashPartitioner,将具有相同值的数据,分发给同一个分区,实际上,它将执行以下操作:

但是,这种方法只有在每个分区键都可以安全的写入到一个文件时才有效。这是因为无论有多少特定的Hash值,它们最终都会在同一个分区中。按列重新分区仅在你写入一个或者多个小的Hive分区时才有效。在任何其他情况下,它都是无效的,因为每个Hive分区最终都会生成一个文件,仅适用于最小的数据集。

5.4.4 按具有随机因子的列重新分区

我们可以通过添加约束的随机因子来按列修改重新分区,具体代码如下:

Spark

df
.withColumn("rand", rand() % filesPerPartitionKey)
.repartition(100, $"key", $"rand")

理论上,只要满足以下条件,这种方法应该会产生排序规则的数据和大小均匀的文件:

但是,即使我们满足上述这些条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散列冲突。假设,现在正在处理一年的数据,日期作为分区的唯一键。如果每个分区需要5个文件,可以执行如下代码操作:

Spark

df.withColumn("rand", rand() % 5).repartition(5*365, $"date", $"rand")

在后台,Scala将构造一个包含日期和随机因子的键,例如(,<0-4>)。然后,如果我们查看HashPartitioner代码,可以发现它将执行以下操作:

Spark

class HashPartitioner(partitions: Int) extends Partitioner {
def getPartition(key: Any): Int = key match {
case null => 0
case _ => Utils.nonNegativeMod(key.hashCode, numPartitions)
}
}

实际上,这里面所做的事情,就是获取关键元组的散列,然后使用目标数量的Spark分区获取它的mod。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数据将如何实现分布,具体代码如下:

Spark

import java.time.LocalDate
def hashCodeTuple(one: String, two: Int, mod: Int): Int = {
val rawMod = (one, two).hashCode % mod
rawMod + (if (rawMod < 0) mod else 0)
}
def hashCodeSeq(one: String, two: Int, mod: Int): Int = {
val rawMod = Seq(one, two).hashCode % mod
rawMod + (if (rawMod < 0) mod else 0)
}

def iteration(numberDS: Int, filesPerPartition: Int): (Double, Double, Double) = {
val hashedRandKeys = (0 to numberDS - 1).map(x => LocalDate.of(2019, 1, 1).plusDays(x)).flatMap(
x => (0 to filesPerPartition - 1).map(y => hashCodeTuple(x.toString, y, filesPerPartition*numberDS))
)
hashedRandKeys.size // Number of unique keys, with the random factor
val groupedHashedKeys = hashedRandKeys.groupBy(identity).view.mapValues(_.size).toSeq
groupedHashedKeys.size // number of actual sPartitions used
val sortedKeyCollisions = groupedHashedKeys.filter(_._2 != 1).sortBy(_._2).reverse
val sortedSevereKeyCollisions = groupedHashedKeys.filter(_._2 > 2).sortBy(_._2).reverse
sortedKeyCollisions.size // number of sPartitions with a hashing collision
// (collisions, occurences)
val collisionCounts = sortedKeyCollisions.map(_._2).groupBy(identity).view.mapValues(_.size).toSeq.sortBy(_._2).reverse
(
groupedHashedKeys.size.toDouble / hashedRandKeys.size.toDouble,
sortedKeyCollisions.size.toDouble / groupedHashedKeys.size.toDouble,
sortedSevereKeyCollisions.size.toDouble / groupedHashedKeys.size.toDouble
)
}
val results = Seq(
iteration(365, 1),
iteration(365, 5),
iteration(365, 10),
iteration(365, 100),
iteration(365 * 2, 100),
iteration(365 * 5, 100),
iteration(365 * 10, 100)
)
val avgEfficiency = results.map(_._1).sum / results.length
val avgCollisionRate = results.map(_._2).sum / results.length
val avgSevereCollisionRate = results.map(_._3).sum / results.length
(avgEfficiency, avgCollisionRate, avgSevereCollisionRate) // 63.2%, 42%, 12.6%

上面的脚本计算了3个数量:

冲突很重要,因为它们意味着我们的Spark分区包含多个唯一的分区键,而我们预计每个Spark分区只有1个。我们从分析的结果可知,我们使用了63%的执行器,并且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偏差,我们将近一半的执行正在处理比预期多2到3倍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高达8倍的数据。

现在,有一个解决方法,即分区缩放。在之前示例中,输出的Spark分区数量等于预期的总文件数。如果将N个对象随机分配给N个插槽,可以预期会有多个插槽包含多个对象,并且有几个空插槽。因此,需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要降低对象与插槽的比率。

我们通过缩放输出分区计数来实现这一点,通过将输出Spark分区数乘以一个大因子,类似于:

Spark

df
.withColumn("rand", rand() % 5)
.repartition(5*365*SCALING_FACTOR, $"date", $"rand")

具体分析代码如下所示:

Spark

import java.time.LocalDate
def hashCodeTuple(one: String, two: Int, mod: Int): Int = {
val rawMod = (one, two).hashCode % mod
rawMod + (if (rawMod < 0) mod else 0)
}
def hashCodeSeq(one: String, two: Int, mod: Int): Int = {
val rawMod = Seq(one, two).hashCode % mod
rawMod + (if (rawMod < 0) mod else 0)
}
def iteration(numberDS: Int, filesPerPartition: Int, partitionFactor: Int = 1): (Double, Double, Double, Double) = {
val partitionCount = filesPerPartition*numberDS * partitionFactor
val hashedRandKeys = (0 to numberDS - 1).map(x => LocalDate.of(2019, 1, 1).plusDays(x)).flatMap(
x => (0 to filesPerPartition - 1).map(y => hashCodeTuple(x.toString, y, partitionCount))
)
hashedRandKeys.size // Number of unique keys, with the random factor
val groupedHashedKeys = hashedRandKeys.groupBy(identity).view.mapValues(_.size).toSeq
groupedHashedKeys.size // number of unique hashes - and thus, sPartitions with > 0 records
val sortedKeyCollisions = groupedHashedKeys.filter(_._2 != 1).sortBy(_._2).reverse
val sortedSevereKeyCollisions = groupedHashedKeys.filter(_._2 > 2).sortBy(_._2).reverse
sortedKeyCollisions.size // number of sPartitions with a hashing collision
// (collisions, occurences)
val collisionCounts = sortedKeyCollisions.map(_._2).groupBy(identity).view.mapValues(_.size).toSeq.sortBy(_._2).reverse
(
groupedHashedKeys.size.toDouble / partitionCount,
groupedHashedKeys.size.toDouble / hashedRandKeys.size.toDouble,
sortedKeyCollisions.size.toDouble / groupedHashedKeys.size.toDouble,
sortedSevereKeyCollisions.size.toDouble / groupedHashedKeys.size.toDouble
)
}
// With a scale factor of 1
val results = Seq(
iteration(365, 1),
iteration(365, 5),
iteration(365, 10),
iteration(365, 100),
iteration(365 * 2, 100),
iteration(365 * 5, 100),
iteration(365 * 10, 100)
)
val avgEfficiency = results.map(_._2).sum / results.length // What is the ratio of executors / output files
val avgCollisionRate = results.map(_._3).sum / results.length // What is the average collision rate
val avgSevereCollisionRate = results.map(_._4).sum / results.length // What is the average collision rate where 3 or more hashes collide
(avgEfficiency, avgCollisionRate, avgSevereCollisionRate) // 63.2% Efficiency, 42% collision rate, 12.6% severe collision rate
iteration(365, 5, 2) // 37.7% partitions in-use, 77.4% Efficiency, 24.4% collision rate, 4.2% severe collision rate
iteration(365, 5, 5)
iteration(365, 5, 10)
iteration(365, 5, 100)

随着我们的比例因子接近无穷大,碰撞很快接近于0,效率接近100%。但是,这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即大量Spark分区输出将为空。同时这些空的Spark分区也会带来一些资源开销,增加Driver的内存大小,会使我们更容易遇到,由于异常错误而导致分区键空间意外增大的问题。

这里的一个常见方法,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不显示设置分区(默认并行度和缩放),如果不提供分区计数,则依赖Spark默认的spark.default.parallelism值。虽然,通常并行度自然高于总输出文件数(因此,隐式提供大于1 的缩放因子)。如果满足以下条件,这种方式依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5.4.5 按范围重新分区

按范围重新分区是一个特列,它不使用RoundRobin和Hash Partitioner,而是使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叫做Range Partitioner。

范围分区器根据某些给定键的顺序在Spark分区之间进行拆分行,但是,它不仅仅是全局排序,而且还拥有以下特性:

总而言之,范围分区将导致Spark创建与请求的Spark分区数量相等的Bucket数量,然后它将这些Bucket映射到指定分区键的范围。例如,如果你的分区键是日期,则范围可能是(最小值2022-01-01,最大值2023-01-01)。然后,对于每条记录,将记录的分区键与存储Bucket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进行比较,并相应的进行分配。如下图所示:

六、总结

在选择分区策略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常见的分区策略包括按照时间、地域、用户ID等多个维度进行分区。在应用分区策略时,还可以通过一些优化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分区的性能和效率,例如合理设置分区数、避免过多的分区列、减少重复数据等。

总之,分区是大数据处理和分布式计算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和处理大规模的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性能,进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数据分析和业务应用的挑战。

参考:

  1. ​https://github.com/apache/spark​
  2. ​https://github.com/apache/hive​
  3. ​https://spark.apache.org/​
  4. ​https://hive.apache.org/​
来源:vivo互联网技术内容投诉

免责声明:

①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信息均来自网络整理。其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所属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集整理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作为临时的测试数据,供内部测试之用。本站并未授权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主动获取本站任何信息。

②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临时测试数据将在测试完成后最终做删除处理。有问题或投稿请发送至: 邮箱/279061341@qq.com QQ/279061341

软考中级精品资料免费领

  • 2024年上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二批次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难度     813人已做
    查看
  • 【考后总结】2024年5月26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2批次考情分析

    难度     354人已做
    查看
  • 【考后总结】2024年5月25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1批次考情分析

    难度     318人已做
    查看
  • 2024年上半年软考高项第一、二批次真题考点汇总(完整版)

    难度     435人已做
    查看
  • 2024年上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综合知识真题

    难度     224人已做
    查看

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猜你喜欢

AI推送时光机
位置:首页-资讯-后端开发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编程学习网 内容吧
首页课程
资料下载
问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