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分组的依据是比较上一行字段值,发生某种变化时(如变大超过 10)产生新组。SQL 仅支持等值分组,要想实现这种有序条件分组就得经过几次数据变换,变换成等值分组。以支持窗口函数的新版 MySQL 为例,大概经过这么三步:
得出变化标志字段 flag。通过窗口函数 lag 得到上一行的字段值,满足变化条件(如本行 - 上一行 >10)flag 设为 1,否则为 0;
累加 flag 字段得到 acc 字段。从第一行累加到当前行,还是得用窗口函数实现:sum(flag)…BETWEEN ROWS UNBOUNDED AND CURRENT ROW;
按 acc 字段进行常规等值分组即可。
早期没有窗口函数的 MySQL,理论上也能实现,更复杂,就不细说了。
这类有序分组如果用 SPL 语言就很简单,用 group 操作的 @i 选项,一句就搞定了:
=connect(”mysqlDB”).query(“select * from t”).group@i(f>~[-1].f+10)
完成分组动作后,得到两层结构的序表 B。后续针对第二层分组子集,做任意计算也都容易一句搞定:
=B.max(~.len()) 得到最大组的行数;
=B.(~.new(f,avg(f2))).conj() 得到每组 f2 的平均值;
=B.(~.sort@z(f2).m(to(3))).conj() 取出每组 f2 最大的三行;
除了有序条件分组,还有有序等值分组,嵌套分组等多种 SQL 难实现的分组方式,详情参考《分组子集》。
当数据不在数据库里时,SPL 执行复杂计算仍然方便:
=file(“d:/t.csv”).import(;,",").group...
SPL能很方便地嵌入到JAVA应用,可参考《Java 如何调用 SPL 脚本》。
具体使用方法可参考 《如何使用集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