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一、一个最简单的Server端例子
- 二、bind系统调用
- 2.1、inet_bind
- 2.2、inet_csk_get_port
- 三、判断端口号是否冲突
- 四、SO_REUSEADDR和SO_REUSEPORT
- 五、SO_REUSEADDR
- 六、SO_REUSEPORT
- 七、总结
一、一个最简单的Server端例子
众所周知,一个Server端Socket的建立,需要socket、bind、listen、accept四个步骤。
代码如下:
void start_server(){
// server fd
int sockfd_server;
// accept fd
int sockfd;
int call_err;
struct sockaddr_in sock_addr;
sockfd_server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memset(&sock_addr,0,sizeof(sock_addr));
sock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ock_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ock_addr.sin_port = htons(SERVER_PORT);
// 这边就是我们今天的聚焦点bind
call_err=bind(sockfd_server,(struct sockaddr*)(&sock_addr),sizeof(sock_addr));
if(call_err == -1){
fprintf(stdout,"bind error!\n");
exit(1);
}
// listen
call_err=listen(sockfd_server,MAX_BACK_LOG);
if(call_err == -1){
fprintf(stdout,"listen error!\n");
exit(1);
}
}
首先我们通过socket系统调用创建了一个socket,其中指定了SOCK_STREAM,而且最后一个参数为0,也就是建立了一个通常所有的TCP Socket。在这里,我们直接给出TCP Socket所对应的ops也就是操作函数。
二、bind系统调用
bind将一个本地协议地址(protocol:ip:port)赋予一个套接字。例如32位的ipv4地址或128位的ipv6地址+16位的TCP活UDP端口号。
#include <sys/socket.h>
// 返回,若成功则为0,若出错则为-1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myaddr, socklen_t addrlen);
好了,我们直接进入Linux源码调用栈吧。
bind
// 这边由系统调用的返回值会被glibc的INLINE_SYSCALL包一层
// 若有错误,则设置返回值为-1,同时将系统调用的返回值的绝对值设置给errno
|->INLINE_SYSCALL (bind......);
|->SYSCALL_DEFINE3(bind......);
){ // 即有一方没有设置 }
如果sk2(即已bind的socket)是TCP_LISTEN状态或者,sk2和新sk两者都没有设置_REUSEADDR的时候,可以判断为冲突。
我们可以得出,如果原sock和新sock都设置了SO_REUSEADDR的时候,只要原sock不是Listen状态,都可以绑定成功,甚至ESTABLISHED状态也可以!
这个在我们平常工作中,最常见的就是原sock处于TIME_WAIT状态,这通常在我们关闭Server的时候出现,如果不设置SO_REUSEADDR,则会绑定失败,进而启动不来服务。而设置了SO_REUSEADDR,由于不是TCP_LISTEN,所以可以成功。
这个特性在紧急重启以及线下调试的非常有用,建议开启。
六、SO_REUSEPORT
SO_REUSEPORT是Linux在3.9版本引入的新功能。
1.在海量高并发连接的创建时候,由于正常的模型是单线程listener分发,无法利用多核优势,这就会成为瓶颈。
2.CPU缓存行丢失
我们看下一般的Reactor线程模型,
明显的其单线程listen/accept会存在瓶颈(如果采用多线程epoll accept,则会惊群,加WQ_FLAG_EXCLUSIVE可以解决一部分),尤其是在采用短链接的情况下。
鉴于此,Linux增加了SO_REUSEPORT,而之前bind中判断是否冲突的下面代码也是为这个参数而添加的逻辑:if(!reuseport || !sk2->sk_reuseport || (sk2->sk_state != TCP_TIME_WAIT && !uid_eq(uid, sock_i_uid(sk2))
这段代码让我们在多次bind的时候,如果设置了SO_REUSEPORT的时候不会报错,也就是让我们有个多线程(进程)bind/listen的能力。如下图所示:
而开启了SO_REUSEPORT后,代码栈如下:
tcp_v4_rcv |->__inet_lookup_skb |->__inet_lookup |->__inet_lookup_listener struct sock *__inet_lookup_listener(......) { ...... if (score > hiscore) { result = sk; hiscore = score; reuseport = sk->sk_reuseport; if (reuseport) { phash = inet_ehashfn(net, daddr, hnum, saddr, sport); matches = 1; } } else if (score == hiscore && reuseport) { matches++; if (((u64)phash * matches) >> 32 == 0) result = sk; phash = next_pseudo_random32(phash); } ...... }
直接在内核层面做负载均衡,将accept的任务分散到不同的线程的不同socket上(Sharding),毫无疑问可以多核能力,大幅提升连接成功后的socket分发能力。
Nginx已经采用SO_REUSEPORT
Nginx在1.9.1版本的时候引入了SO_REUSEPORT,配置如下:
http { server { listen 80 reuseport; server_name localhost; # ... } } stream { server { listen 12345 reuseport; # ... } }
七、总结
Linux内核源码博大精深,一个看起来简单的bind系统调用竟然牵涉这么多,在里面可以挖掘出各种细节。在此分享出来,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详解从Linux源码看Socket(TCP)的bind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从Linux Socket(TCP) bind的资料请关注编程网其它相关文章!